创作方式1:学生作品
创作方式2:学生作品
重难点目标
教学目标:
了解考拉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培养观察、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组建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
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课程时长
分钟
画材准备
考拉视频:
创作方式1:超轻泥、木板(或纸板)、超轻泥工具。
创作方式2: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盘等
授课步骤
1、导入
引导语: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国宝动物,是什么动物吗?(熊猫)
老师:那你们知道澳大利亚的国宝动物是什么吗?
播放考拉视频(观看1分钟左右)
老师:我们一起去看看澳大利亚的国宝吧!
老师:对啦!这个萌萌的小动物叫考拉,它和我国的熊猫一样,珍贵而稀有。(边看视频边提示注意观察)
2、授课
(1)探索发现(头脑风暴)
老师:谁来说说考拉长什么样?
总结:
①考拉有一身又厚又软的浓密灰色短毛,胸部、腹部、四肢内侧和内耳皮毛呈灰白色,生有一对大耳朵,耳有茸毛,鼻子裸露且扁平,没有尾巴。考拉身体长约70-80厘米左右,成年体重8-15公斤。
②考拉喜欢在树上活动,它没有尾巴,屁股上的肉非常厚实,这样方便坐在树枝上,在树上坐一整天,也不会觉得不舒服。要是有尾巴,在树上那可坐不了那么长的时间。它有着尖尖的、非常锋利的爪子,而且这爪子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前爪的第一个和第二个脚趾与其他脚趾相对而生,这样的爪子非常适合爬树!连顶端的树枝也可以爬上去哦!
③考拉,又叫树袋熊,脸和外形、走路的样子和熊非常相似,但考拉不是熊(熊科属于食肉动物),与袋鼠一样都是有袋类动物。什么是有袋类动物呢?就是身上有着育儿袋的动物,指将宝宝放在育儿袋里养大的动物种类。
老师:考拉住在哪里呢?
总结:考拉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沿海岛屿,以及较低的林地。考拉喜欢住在桉树森林,一些考拉喜欢独自生活。
老师:考拉吃什么呢?
总结:①考拉是喜欢吃桉树叶,它们每天最多吃2斤的叶子。
②据说“考拉”这一词据说源于原著居民语言,意思是”不喝水“。考拉有时也会喝水,但他们大部分的饮水需求都靠吃桉树叶吸收其中的水分来满足。
老师:考拉是个大睡神,你们猜猜它每天要睡几个小时?(它们每天要睡20小时左右。)
老师:为什么考拉那么喜欢睡觉呢?
原因就在于它吃的桉树叶有催眠成分,所以考拉特别爱睡觉。它们睡在树上,以保护自己,不被天敌(狗)侵害。考拉是夜行动物,它们的视力特别的好哦。
老师:观察一下它们的睡姿是怎样的?
老师:考拉的皮毛很坚厚,曾经人类疯狂捕杀它们,导致考拉数量越来越少,考拉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要好好保护它们。
老师:考拉性格很温和,体态憨厚,深受人们喜爱,人们把考拉的图案做成各种生活用品,有没有你们喜欢的生活用品啊?
(2)想象力延伸
老师:如果让你来画考拉,你的考拉在哪里?在做些什么呢?
3、作画
创作方式1:
做出考拉喜欢的桉树或你想象的地方
2.用超轻泥铺出天空和背景色;
3.用超轻泥捏出考拉
4.将做好的考拉放在合适的位置
5.添加环境细节,调整画面,作品完成啦!
创作方式2:
将颜料调稀,薄薄的画出背景的色调
2.画出考拉所在的地方
3.调出各种灰色,画出考拉的头和身体;(灰色的明度变化的练习)
4.添加考拉的五官和四肢;
5.调整画面,作品完成啦!
课后点评
自评:请或举手的方式一位到两位小朋友自我点评自己的作品(可请家长进入课堂一同参与)
互评:请每个小朋友将作品放于桌子中间,小朋友之间相互之间欣赏作品。
师评:对优秀作品进行赏析,不足,进行改进,优秀作品作为展览。
素材分享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