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考拉会说话,那么第一句它肯定会说:“嗨,人类,我真的不是熊。”
它的确不是。尽管它更广泛的别名是树熊和无尾熊,但它和熊家族连远亲都不算。
我对这个憨态可掬的小家伙无可救药地一见钟情。很多年前第一次到澳大利亚,在见过考拉之后,每天萦绕在脑子里的想法就是:太可爱了;好想养一只,能摸一摸也好;想偷一只回中国,可是如何通过海关......
其实我真的是想太多。考拉为澳洲独有,被列为保护动物,是澳大利亚的“国宝”,其地位等同于大熊猫之于中国。提供抱考拉项目的动物园尚属少数,而那些允许被摸摸抱抱举高高的考拉,每天待客时间又极其有限。至于偷一只,做做梦就好了。
万年前澳洲大陆与南极彻底分离,气候的改变催生了这片土地上很多物种的产生。已发现的考拉化石可以将其存在追溯到万年前。这么漫长的进化,这个慵懒的小家伙大概只是用来修炼如何更加可爱呆萌。
考拉喜欢安静,每天平均睡觉20小时,剩余的时间用来完成其它的活动及发呆,活动区域基本在树上。桉树树叶是它唯一的食物,所需要的绝大部分水分也从树叶中吸收。考拉一词,来自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语言,意即“不喝水”。不过在酷热干燥的夏季,有的考拉也会屈尊纡贵地亲自下树和路过的行人讨水喝——委屈之状,我见犹怜。
考拉属于群居动物,但是群体中的每一只都各自占树为王,有自己的地盘,又可遥相呼应。它们基本不串门,交流方式主要靠吼——近乎打嗝和打呼噜的声音。如此乖巧的外表,如此直抒胸臆的声音,不过在喜爱考拉的人们的心目中,这种反差也是可爱的一部分。
考拉是有袋类哺乳动物。小考拉出生时仅两厘米左右长,无毛发,甚至耳朵都没有发育。在考拉半岁之前一直呆在妈妈的育儿袋中以母乳为生。半岁之后的幼崽可以爬出育儿袋,并且很喜欢趴在妈妈背上或者怀中。
1-3岁后,随着妈妈下一个孩子的出生,长大的小考拉只能含泪挥别,开始独自闯荡天下。世界这么大,哪里是我家?为了建立生活大本营,小考拉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树——要么是年老而亡的考拉放弃的地盘,要么是其它同类未曾涉足的树,要么是抢夺而来的领地。
尽管考拉热爱和平性情温顺,可是为了抢占一棵树,它们也会打架。而且输了的那只会哭。——不要欺负我,否则我会掉眼泪给你看;打架我不一定在行,可是我哭起来很凶的。
考拉行动迟缓,反应也慢。有人做过实验,捏它一下,过了好久它才发出被侵犯的惊叫。很难想象这个物种是如何安然生存到现在,不过它一定有自己世代相承的独门秘笈,对抗气候变迁,对抗沧海桑田。就比如,考拉居然会游泳,尽管难得一见。
对于其他见了考拉并和我一样念念不忘的朋友,我总是奉劝:距离也是美。
曾经的我,终于在一个可以抱考拉的动物园花了钱排了队,可是在抱它的那一瞬间巨大的狂喜似乎轰然幻灭——我想说的是考拉的气味。
很多国家领导人出访澳大利亚时,考拉都会作为亲善大使出面迎客,被抱在怀中。或许是会见贵宾前它们沐浴添香,所以宾客才都笑得如此欢畅。
我现在依然很爱考拉,至于亲近嘛,揉一揉玩具就很满足。
如果考拉会说话,那么它一定会苦口婆心地告诫我:“人类啊,这世界哪有什么十全十美。太执着,落差会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