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懒观点
酷家乐母公司群核科技即将赴美IPO,一系列经营数据背后,反映的是“所见即所得”,中国家居家装产业数字化的故事还有很远很难的路要走。痛苦的是,到现在这个时间点,没有哪一家在垂直行业的软件服务市场,真正建立自己的护城河和规模经济效应,也没有一家企业真正赚钱,不管对酷家乐,还是三维家,以及其他软件公司,企业只能去做更难的事情来建立自己的壁垒,行业的下半场,得真正躬身入局去思考解决落地实施交付的问题,否则想象空间撑不起平台的估值。
作者
树懒编辑部
来源
树懒生活Fine(ID:huamian)
全文字细读约16分钟
昨晚,全球最大的3D云设计的SaaS平台「酷家乐」母公司群核科技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F-1招股说明书,将以“KOOL”为交易代码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大致看了一下招股书的整体内容,总结以下关键信息:
1,群核科技旗下目前的产品包括:酷家乐、Coohom(自创品牌),Modelo、美间(战略收购品牌)。
2,战略投资和收购,丰富生态系统:年2月,群核科技收购Modelo,正式开启房产全空间战略布局;年1月,以现金1,万元全资收购美间%股权,提升2D设计能力,加速面向软装设计师的全链路打通。
3,客户数:截至年3月31日,群核科技共拥有20,家企业客户,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69%。其中包括5,个高级客户和个关键客户。
同时,在年和年第一季度,分别为超过,和89,名付费个人客户提供服务,来自个人客户的订阅收入分别为2,万元和万元。
4,客户数量变化:企业客户数量从年12月31日的11,家,增加到年12月31日的18,家,截至年3月31日,增加到20,家。
5,月活数据:年至年前三个月,平均每月活跃用户人数分别为1,万人、2,万人和2,万人,年3月,群核科技活跃用户数为3,万。从年3月至年5月,平台平均每天执行万次渲染,仅在年5月就平均每天处理超过77亿次API调用。
6,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亏损):年、年、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2.亿元、3.亿元及1.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亿元、2.亿元及1.17亿元,毛利率分别为69%、68%和66%。
截至年12月31日,群核科技的主要客户和高级客户的净收入留存率分别达到%和95%,递延收入为3.亿元,计入年负债(年总负债5.43亿元)。截至年3月31日,流动负债总额为4.亿元,其中主要包括递延收入2.亿元和应付薪金和福利9,万元。
7,国际化收入:除中国市场外,群核科技于年推出国际版的COOHOM,主要针对美国、欧洲、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市场,年至年前三个月的收入分别为万元、万元、.65万元,收入占比分别为0.3%、4.0%和8.5%,未来将继续扩大国际业务。
8,经营费用:包括研发费用、销售和营销费用以及一般和行*费用。年至年前三个月的经营费用分别为4.74亿元、5.57亿元、1.88亿元。其中研发费用分别1.92亿元、2.71亿元、0.99亿元;销售和营销费用分别为1.97亿元、2.19亿元、0.71亿元。
9,团队构成:截至年3月31日,共拥有2,名全职员工,其中1,名位于中国总部杭州,名位于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26名位于中国以外的国家,包括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波兰、新加坡、泰国和越南。
其中,研发与开发人数人,占比41%,研发团队从年3月31日至年3月31日增加了人;销售与营销人员人,占比42%。
10,融资相关:年完成2.亿元D+轮融资,支付回购优先股7,万元,融资净现金1.亿元;年,完成融资5.亿元(8,万美元)。群核科技三位创始人*晓煌、陈航、朱皓分别持股19.6%、14%、5.3%。IDG资本持股16.5%、GGV纪源资本、顺为资本、高瓴资本分别持股14.4%、10.7%、6.9%。
对以上数字信息有个大概的认知后,我们再来整体谈谈家居家装行业的数字化,这是行业一直没有停止过的话题。
从最早期的圆方软件,到后面出现的酷家乐、三维家,被国美控股的打扮家、以及爱福窝,还有巨头的后面布局,阿里旗下的躺平设计家、红星美凯龙旗下的设计云,大型装饰公司东易日盛旗下的掌赋、真家,等等。都是围绕数字化这个大框架下,出现的一系列公司,彼此定位存在些许差异。
谁都无法逆转趋势。不管各家是否愿意承认,实际上,它们的崛起踩的是互联网家装的风口。年开始,不少资本将资金疯狂流入互联网家装这条新赛道,让传统方式运营的家装公司老板极其羡慕,他们大肆购置软件让设计环节首先互联网化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间接帮助了软件公司开展商业化版图,这也才有了后面更多的竞争。所以,从这一点上,无论各家现在的情况如何,是坚持、转型还是收购,真应该好好感谢资本在前几年的助推。
现在的状态是,酷家乐率先开启IPO坚持做软件生态,三维家押注全屋定制,后获阿里投资发力至爱智家等实体业务,打扮家从VR家装转型到BIM,成为国美控股子公司。初衷相致,行径不同使得它们的悲欢并不相通。
外人看来,这几家明里暗里竞争激烈,斗来斗去这么些年戏台上还是这几个角,谁也没有把谁弄死。这次酷家乐IPO,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也算是节点性的高光时刻。只不过从数据的角度理性出发,各家也都没那么轻松,甚至更多的是焦虑,合作客户基数跟整个大行业几十万上百万家企业数量相比微乎其微,况且真正筛到既有意识意愿,又有购买能力的企业基数极其有限,目前为止,没有一家挣钱的,且未来的增量空间并不明显。
这批公司成立至今,短的5年,长的10年。但对行业来说,拿不出一个数字化转型的最佳样板供企业参考复制,行业没有因此发生什么明显的改变,这就是问题。
屁股决定脑袋,是软件企业压根没从家装公司需求强弱出发研发产品,还是应该怀疑中国家居家居产业数字化的故事压根就讲不通呢?
软件企业总抱怨家装企业太圆滑,总想白嫖用软件,家装企业总是抱怨软件产品功能鸡肋,效果图软件只解决了前端营销的问题,并不能解决所见即所得,软件人员不懂得真实需求到底是什么。至少要明确一点,互联网技术最多算个工具,是不可能改变行业的,因为家装大部分环节都是依赖于人的,复杂程度很高,不能只懂技术不懂人,指望做工具的人改变使用工具的手艺人,是不现实的,而且家装本身就是技术活。
对于纯技术出身的团队来说,研发人员看到「家装的技术」,会比较抓狂,更别说要把「家装的技术」变成数字化,这跟一个软件的可视化、产品造型的矢量化模型不在同一个维度。比如,吊顶怎么做,一级吊顶二级吊顶、石膏板怎么弄、龙骨怎么做、算量怎么算……很多非常具体且繁琐的材料、工艺、规格、标准、工序,都需要通过图案或文字的方式数字化,这就会很头疼,跟团队的基因根本不匹配。
至少从数字来看,没有哪一家在垂直行业的软件服务市场,真正建立自己的护城河和规模经济效应。这可以理解为,企业壁垒不强,市场客群资源没有独家属性,开发维护成本很高,酷家乐目前2万多客户,背后都有人做营销和销售,而且手上的客户,很容易被竞对以更优惠的待遇撬走。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了。
-最后-
所见即所得,还有很远很难的路要走,但是没办法,到这个时间点,企业只能去做更难的事情来建立自己的壁垒。行业的下半场,得真正躬身入局去思考解决落地实施交付的问题,否则想象空间撑不起平台的估值,也很容易哪一天被更强的对手降维打击。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行业不易,期待各家少打架少谈概念,多干点落地的实事。否则顶着E轮几十亿的估值,干着A轮B轮的事情。如果再找不到新的变现方式,投资人也会渐渐没了兴趣,久而久之,企业也只能裁员求生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