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群里疯传的一份ldquo内部课件r
TUhjnbcbe - 2022/6/1 16:40:00
白癜风症状 http://m.39.net/pf/a_4800901.html

教精彩的课

做温暖的人

有读者在群里分享了一份火爆资源——《牛津树》的配套课件PPT。大名鼎鼎的牛津树居然还有PPT配套课件?我一听也很激动,也想赶紧下载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却有些失望。这个课件,对于大部分中国孩子来说并不实用。

区分三种英语学习者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首先要认清咱们的孩子属于下面哪一类学习者,需要怎样的课程。

EFL:英文外语(EnglishasForeignLanguage)

适合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本土学生,母语不是英语,周围也没有英语环境。

ESL:英文二语(EnglishasSecondLanguage)

最早针对去英语国家留学的学生,现在也泛指在英语国家上学,但目前英语还没达到母语水平的孩子。比如,美国学校会给刚到久的亚裔、西裔等开设ESL课程。

ELA:英语文学(EnglishLiteracyArt)

英语国家本土课程,帮助学生提升语言的理解、鉴赏、写作、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目前一些国际学校也开展类似的课程。

三类课程,分别针对三种不同的学习者,达成不同的学习目标。

借鉴,但不照搬

我们选择课程,一定要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为出发点,才不会“错位”。在中国学习孩子和在英语国家学习的孩子,情况有这个根本性的不同。1

听力起点不同

美国孩子从出生起,就跟父母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等他6岁上一年级,话已经说得溜溜的了。这时候加上自然拼读的学习,水到渠成,阅读能力刷刷上涨。中国学生缺少听力基础,词汇量不足,需要先补足。学习自然拼读要尽量把周期拉长,穿插着多学几年。等词汇量充足了,再大火猛攻。2

能力进阶速度不同

美国学生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无时无刻不在英语环境里泡着。所以他们的英语能力进阶速度是很快的。欧美学校的ELA本土教材,也是针对欧美学生的进阶节奏来设计的。如果中国孩子跟着原版教材(特指ELA教材)学英语,刚开始还能用。但是半年以后,就跟不上教材节奏了。英语还没有达到母语或类母语水平时,尽量选择的EFL,或者ESL的教材,它们是专门为英语非母语学习者设计的。3

教学目标不同

美国孩子上英语课(ELA),就像中国孩子上语文课,它们的定位都是母语课堂。母语课和外语课,承载着不同的教学目标。英语母语课堂,主要目标是思维拔高,启发思想,培养审美;英语外语课堂,最重要的目标还是听说读写的语言使用能力。具体到课堂实践中,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同一个绘本,就会设计出完全不同的教案。所以我才会看到群里分享的牛津树PPT,从英语母语课的角度来设计,并不适合大部分中国普娃用。我们可以参考外教设计的一小部分内容,但整体思路不能照搬。

有效输入最重要

不管是外教高端一对一,还是美国原版教材,其实这些都是“包装”。其实更重要的,是包装下面的规律——有效的语言输入量。有效的输入量越大,英语能力越强。在课堂实操中,我会经常使用下面几个方法来提升语言输入效率——1

创设语境

有了语境,语言就容易理解了。我经常使用图片来创设真实语境。比如在零基础班教食物时,我接连给学生们看了下面三张图片。第一张图片,狗一看就很“饿”,想“吃”披萨。只要瞄一眼图片,这两个单词的意思就建立起来了。紧接着,我出示第二张图片。“宝宝很饿,想吃西瓜。”在这个语境里,我们把单词放进了句子去理解。然后第三张图片,“鲨鱼很饿,想吃小鱼。”这张图片给我们创设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语境,让我们反复理解输入。三张图片,三个语境,从单词到句子再到复现,不断输入。2

放慢语速

我最近在网上看过的几堂优质公开课。

在这些录像里,老师的英语语音都很漂亮,但是语速都太快了。

我一边看,一边想:“这么快的语速,之前一定排练过多次,否则学生们是听不懂的。”

语速过快的问题,在大部分的外教课堂中,也普遍存在。

我们都知道,公开课是用于展示的,它的评价机制并不符合真实课堂的需要。

拉回到课堂教学。

我们在讲课的时候,可以试着来调慢语速。特别是初级班,学生们需要更多的大脑反应时间。

有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加快了语速,这时候我们可以提醒下自己,慢下来慢下来,就像树懒一样慢下来。我总是不断提醒自己,只有理解了的语言,才是有效输入。不着急去哪儿,听懂了就是目的。3

变换提问方式

同样一个问题,如果学生没听懂,我们就可以换一种问法。比如,在讲到《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这个绘本故事的时候,我们围绕着下面这张插画进行了讨论。当时,我提问了一个开放性问题:"鳄鱼感觉怎么样?"预期的学生回答是:"鳄鱼的牙疼(toothhurts)."结果发现学生们理解有困难,回答不出。于是我调整了提问方式,变成选择问句:“鳄鱼的牙疼,还是头疼?”这时候学生们就可以回答了,"鳄鱼的牙疼(toothhurts)."慢下来、根据学生的水平、创设情境,学生才能真真正正达到有效输入。

结语

如何评价一个课堂、一种教材或者一种方法呢?我们首先需要一把尺子。这把尺子就是有效输入量。大家比较一下:

一节课%是英文,但学生只懂了10%

一节课90%是英文,学生懂了90%

哪个有效输入量大?一目了然。学习可以卷,但卷的不是难度、不是高大上的包装,是实实在在的有效输入量,也就是单位时间内孩子最大化的吸收程度。这样的“卷”才是最有意义的。如果你也想看看群里分享的这套牛津树PPT,做一个参考对照,那么请在文末点个“赞”和“在看”,回复关键词“牛津课件”就能下载了。关于作者

粒粒赵老师

美国教育硕士,15年K-12双语教学经验,曾任教于知名国际学校、顶级双语私校、美国公立小学,热爱教育,喜欢分享。

本文为粒粒老师原创文章,编辑Shawn,欢迎分享。

1
查看完整版本: 群里疯传的一份ldquo内部课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