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江的早晨
如果不是因为观鸟,大概一辈子也不会来此西南边陲。云南盈江县的红崩河与那邦小镇,与缅甸仅一河之隔。
1月26日晚,我们抵达腾冲和顺的旅店已是深夜十二点多。都来不及好好看看这个著名古镇一眼,第二天一早就出发。鸟导小杜在腾冲近郊的来凤山等我们。哪里有鸟,哪里就是风景。
在来凤山公园短短两小时,我们目击了朱鹂、栗臀鳾、蓝眉林鸲、绿翅短脚鹎、黑头奇鹛、*颈凤鹛、蓝翅希鹛、大仙鶲等近十个新鸟种,对我这种没去专门去过云南观鸟的菜鸟而言,新鸟种目不暇给,脑子完全记不过来。美丽的棕大仙鹟居然跳到山边停车坪里漫步,似乎对行人习以为常。若在广东,它们绝对是稀客啊。一座再平常不过的小山包,鸟种的丰富性已令人大为惊羡。
↑朱鹂
↑黑头奇鹛
↑*颈凤鹛
↑停车场的大仙鶲
接下来直奔盈江,下午去郊区看鹦鹉。然而鹦鹉迟迟没有现身,同行几个熊孩子无聊得在土坡上滑水泥板玩,一身灰头土脸。偶尔发现戴胜、普通朱雀和普通鵟,算是闲逛中的一阵欣喜。
天近*昏,忽然小杜大叫,鹦鹉,鹦鹉!还没回过神来,大概五只花头鹦鹉,在暮色苍茫中风一样掠过田野上空,消失在远处......我几乎没来得及拍清楚,它们就已不见影踪。
“它们可能是中国境内唯一一群花头鹦鹉!”鸟导如此安慰我们。走的时候,我们远远看到了赤胸拟啄木鸟。
↑花头鹦鹉(上雌下雄),手机+单筒望远镜摄
在国人来说,鹦鹉就好像从来是鸟笼中的鸟,殊不知它们本是大自然里自由的精灵。为了看清楚它们,后来鸟导小乐又带我们两次去寻觅,终于比较近距离观察到了花头鹦鹉和绯胸鹦鹉。它们常常偷吃附近农户种植的玉米,我们绕过河岸,七拐八弯,像侦探一般见到了它们的作案现场。
第二天,前往盈江犀鸟谷。
犀鸟谷近些年在观鸟界闻名遐迩。在我想象中,犀鸟谷应该就是很多犀鸟在峡谷上空飞过来,又飞过去的样子,像阿凡达中的某个史前星球。然鹅,并非如此。
峡谷中间幽深的山涧,对岸莽苍的缅甸丛林,为我们的行走增添了几分探险的色彩。是日山风凛冽,走在峡谷公路上有些打冷颤。
快一个多小时,仍不见犀鸟影踪。我有些泄气了,然而总怀着一丝希望。路边偶尔林间见到一只跳跃的纹背捕蛛鸟或者蓝喉拟啄木鸟,叽叽喳喳的长尾奇鹛,会盯着看半天,当然,它们也是新鸟种啊。
“犀鸟!犀鸟!有犀鸟!”终于听见小杜兴奋的喊叫。我们的心跳一下加速起来,顺着他说的方面仰头看了半天,“在哪呢?我怎么没看到!.....”,同行的飞妈又开始着急地发问。
↑双角犀鸟,亦风摄
在前边的山顶上,一只双角犀鸟正安静地站于树枝。后来又发现一只。犀鸟总是出双入对。它们移动姿势非常缓慢,简直像慢镜头,虽不至于慢到树獭的地步,但它缓缓扇动翅膀飞进树冠的瞬间,还是可以轻松拍摄下来。
我无数次在书本或影响中见过对这种大鸟的描绘。但只有当亲眼所见,并且是在一段疲惫不堪跋山涉水之后的遇见,才可以感知这种动人心魄的美。它没有艳丽夺目,也非超尘脱俗,它就是那样自在安然,享受着一缕阳光,静若处子,似曾相识却又无法触及。
它展翼长达厘米。它缓缓滑过树梢的瞬间,我们的心也随之飞翔。与此同时还有温暖的阳光,湛蓝的天空,随风摇曳的枝头,空气中清新的草木清香,它们都停留在那一刻。很多时候我们对美的感知都是个人化的,甚至是不可言说的。观鸟的审美体验也是如此。也许以后有机会还可多次看见它们,但这一次的初见,几分钟的相遇,就是如此刻骨铭心。
↑双角犀鸟,亦风摄于盈江犀鸟谷
小杜告诉我们,在冬天的犀鸟谷并不一定就能遇见犀鸟,如果是繁殖季节,在它的巢穴附近,则看到犀鸟的概率非常高。国内,双角犀鸟的数量也是非常稀少,不但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也将其列为近危物种。
犀鸟最为人称道的是它们的坚贞不渝,被称之“钟情鸟”,一旦成对,便终生双宿双飞,永不离弃。犀鸟还有一个奇特习性,就是雌鸟繁殖期间会选择一直呆在树洞巢内封闭式喂雏,雄鸟协助封好树洞,仅留一个投喂食物的小口,并担负起繁殖期间繁忙的外出觅食任务。
离开传说中的犀鸟谷,我们抵达红崩河边境小镇。安静的小镇紧挨着缅甸,很奇怪这里竟然没有边防哨所,对岸的缅甸居民可直接趟河过来,在镇上买菜或带回中国的小商品。
↑中缅边境的红崩河小镇
小镇上的中午太阳热烈,完全是盛夏的感觉。听说这时中山朋友们在五六度的寒风冷雨中发抖,我们窃喜躲过了广东的寒潮。午后休息了两小时,上山去找红腿小隼。
翻过山顶,眼前的山坡上有两棵高大的枯树,鸟导小杜说,我已经发现红腿小隼了!大家立即四处张望,也盯了眼前的枯树枝丫看了良久,可是啥也没看到......
最后还是在小杜的指引下,终于发现这呆萌可爱,长着一张熊猫脸的小隼。大家先后惊呼起来,太小了!!简直跟麻雀差不了多少,它高立于高高的枯枝尖端,简直成了枯枝的一部分,与印象中高大威猛的猛禽比如有天壤之别。我想过它很小,但实在没料到这么小......
它是世界上最小的猛禽之一,论小排名第二。比它更小的猛禽是白腿小隼,在江西婺源有稳定的种群,但也数量稀少。红腿小隼据说国内只有这里有记录,极为罕见和珍稀。
↑小到几乎无法发现的红腿小隼
在山顶上,我们见到了美丽的金额叶鹎,在一树银背藤花叶中流连,绿色的羽色是极好的保护色,你发现它了吗?
↑银背藤上的金额叶鹎
从红崩河返回盈江县城,第二天经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去另一个边境小镇那邦。那邦的精彩观鸟经历下回再叙。
那邦呆了两天后,没想到小乐待我们再次返回盈江,去了一趟犀鸟谷的12号鸟塘。
一路上我们都是“野拍”,也就是野外观鸟,一路走走停停,有鸟看鸟,无鸟看风景,我们美其名曰“休闲式”观鸟。躲在鸟塘边的伪装帐篷里观鸟,是这次旅程中的首次,在那里观鸟相对要轻松很多,近距离见到了很多漂亮的鸟儿,包括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灰孔雀雉和国家二级保护的黑鹇、白鹇。
↑灰孔雀雉(雄)
↑黑鹇与白鹇(雌)
上图2,跟在黑鹇后边的是白鹇雌鸟,羽色的斑文都跟黑鹇一般无二,同我们在君子峰看到的白鹇雌鸟不一样,小乐说或是杂交的白鹇,它脚的红色皮肤显示它依然保留白鹇的基因。
有很多观鸟人士对“鸟塘”持反对意见,因为有人工投喂,或改变野生鸟类的习性和行为。但这起码比在动物园的观鸟行为要进步很多,毕竟鸟儿是在野生环境中,而人是在隐蔽的掩体之中,对鸟儿的干扰极少。但过度的投食我认为也是不可取的。
↑蓝绿鹊
↑白冠噪眉
↑*腹冠鹎
↑白尾蓝地鸲
↑绿翅金鸠
这里的鸟塘是一个很欢乐的存在。
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群*腹冠鹎呼啸而来,抢占枝头,更小群的棕头幽鹛在低处跳跃,棕腹仙鶲来了,白尾蓝地鸲来了,白尾蓝仙鹟来了,棕头钩嘴鹛也来了......鸟塘一时如百鸟朝凤一般热闹。仙鶲类的鸟儿都是试探着,小心翼翼逐渐飞近,画眉科的胆子要大很多。
总有那么几个瞬间,不知是哪里的动静,或是某种不约而同的警觉,所有鸟儿哗啦一声四散不见,恍如《红楼梦》十二曲中的“飞鸟各投林,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刚刚还喧嚣欢乐的鸟塘,此时如散场后的舞台,安静得只听到自己的心跳。
然而也不是真的“干净”,一只白冠燕尾和几只绿翅金鸠则从头至尾都在悠然地觅食,完全是一幅处变不惊的样子。最美丽的蓝绿鹊只在远远的树桩亮了一下相,很快飞走了,大概是不愿与那些小鸟们“同流合污”,争夺这满地的“嗟来之食”吧。
↑白冠燕尾
↑棕头钩嘴鹛
↑红嘴钩嘴鹛(注意嘴形眉纹与棕头的区别)
↑白尾蓝仙鹟
↑棕腹仙鹟
↑*腹鹟莺
↑中华仙鹟
在从犀鸟谷返回盈江县城的途中,同行的汤老师眼力够好,突然发现一只路边树枝上的斑头鸺鹠,这也是我第一次正面见到这种可爱的猫头鹰,好一阵兴奋。
↑斑头鸺鹠
接下来几天,我们将去到盈江最偏远的小镇——那邦。
从盈江县城到那邦,要两个多小时车程,一路要穿越铜壁关自然保护区,也是一条极佳的观鸟路线。
我们知道,前面还有很多惊喜,未知的鸟儿,在呼唤我们。
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