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BBC开年巨作
《TheGreenPlanet》绿色星球
BBC这次更是不计成本,主创不畏疫情阻碍,走遍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耗时整整4年。继《蓝色星球》、《地球脉动》后的又一鸿篇巨作!
本片是全球首部沉浸式聚焦植物的纪录片,由96岁高龄的“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英国国宝级人物大卫·爱登堡爵士担任解说。
有人说他是“英国*”,已有十多年没担任现场解说了,这次却跟着摄制组跑到了世界各地。
全片共6集,全球各地美景尽收眼底,满屏治愈,讲解词又充满戏剧感,讲述不同生存环境下的植物故事。
在《雨林天地》这集中,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上最高密度的植物分布,雨林生态系统展现出植物最激烈竞争的生存环境。
这里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没想到植物们卷起来,人类都觉得有些自愧不如。
在这里,它们争夺光照,“霸占”更多地盘,再获得更多的光照……无限循环。
随着一颗古树的轰然倒塌,阳光终于可以照满地面。
对于蛰伏数年的种子来说,可谓是百年一遇的好时机。
每株幼苗都有自己的生存策略。
比如这棵龟背竹属植物。
旁边瘦小的藤蔓不会坐以待毙。
它拼命地挥舞自己敏锐的触角,一旦攀扯上身边的植被,
触须就会像钢丝一样,将对手的叶子紧紧锁定。
自己再顺势而上。
双方交战正酣时,没想到却却被一种生长更快的树木轻松赶超。
这是一株轻木(在国内一般被用作暖壶塞),必杀技就是靠巨大的树叶(瞬间就长到40厘米)尽可能多的吸收阳光。
下方植物全部被黑暗笼罩,旁边一株更为高挑的藤蔓伺机而动。
这种藤蔓的触须上,每个末端都有十多个倒钩。
只要被任何一个“夺*索命钩”缠上,藤蔓就会展开死命绞杀。
但是,轻木叶子的表面,大有玄机。
藤蔓的倒钩无处着力。
轻木拒绝攀扯,一次次扫落纠缠者,冲向天空,成为赢家。
而这一切,仅耗时一年的时间。
可你知道吗?
在雨林中食用树叶最多的不是树懒、昆虫这些动物。
这种真菌,每天可以吞食片树叶。
它对环境要求很苛刻,只能生活在地下大约5米深的地方,可吃不到叶子怎么办?
聪明的真菌,直接就雇佣了热带雨林中最好的采叶工人——切叶蚁来替它工作!
切叶蚁大*每天为真菌提供树叶,作为回报,真菌也会生长出微小的蘑菇喂养切叶蚁。
蚂蚁们需要跋涉成百上千米寻找特定的植物,找到后,蚂蚁们开始工作,短短几分钟就能分解一大片树叶。
每只蚂蚁可以承受十倍于自己体重的负荷。
搬运树叶的队伍在森林中,川流不息。
为了避免造成交通拥堵,工蚁们还开挖隧道,确保每小时都会有上千片树叶送入真菌的口中。
看上去真菌已占据了完全的主动,但好戏在后头。
当真菌尝到蚂蚁*团送来的“*奶”后,就会发送信号——
一方进攻,另一方就会发起反制。
这就能保证每棵植物都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叶子的生长。
相生相克,万物平衡,仿佛人世间的一场宫斗戏,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智慧。
动植物间这样的争斗,已经持续了1.8亿年。
有的植物进化出更加极端惨烈的方式。
见血封喉长得异常粗壮高大,光滑粗壮的树干,成了鸟类绝佳的筑巢地点。
鸟类吃完它的果子后,便在巢穴边排便。
*素慢慢渗入土壤之下,侵入它自己的根部。
树干一支支枯萎折断,见血封喉就这样把自己*死了。
这样的宿命轮回,仿佛古希腊悲剧一般,充满了戏剧性。
而在《水生世界》里,说的是水生植物在江河湖海中成长、扎根、繁衍的故事。
跟随无人机的镜头,穿过层层水雾,深潜水底,探寻另外一个植物世界。翻涌的河水、源源不绝的气泡,都在昭示着生存环境并非风平浪静。有进化出超强粘合剂的定居派:美丽的植物“虹河苔”。有顺应流水的“游牧民族”:大薸。即便在水中,植物间的竞争也从未停止片刻。亚马逊王莲的新芽,全副武装冒出水面,迅速主宰了一小片水面。超大直径的叶片迂2米,缓缓展开独霸一方阳光;新芽一片接一片,直至完全占领整个水面……奠定了霸者的身份。不完全都是“战争”,治愈系的也有。圆滚滚的湖球藻,通过“跳舞”彼此摩擦打磨,确保能得到阳光的照射。再看看食肉性植物的表演:凤梨科植物自制的小水塘供养着浮游生物,浮游生物的尸体则为凤梨科植物提供养分。美好的共生关系,来了第三者。一根触角悄无声息地伸入小水塘里,张开捕虫囊,开始了极速捕食,整个过程仅需一毫秒。叉叶茅膏草舒展开叶片,煞是好看,殊不知这是它在捕食。吃饱了就要开花结果。毛刷毛茛是水生植物,却把花开在水面上。天鹅绒般柔滑的长长香蒲棒上,容纳有近25万枚小小的种子。别的植物,则有另外一番策略——香甜的果肉包裹种子,吸引鱼类吃下。让洄游的鱼类,将种子带回上游。大海中依然有植物。一望无际的海底草原,尽收眼底,超过个物种栖息于此。一直以为植物在自然界,只是安静生长的存在,不像动物、昆虫拥有多变丰富的动作形态,但看完此片,真是一扫先前对植物的固有认知。这些植物也绝非自然界的傻白甜,它们的生存环境也充满了艰难险阻。必须依靠自己独特的生存谋略与“技能”,与敌人“斗智斗勇”来谋取生存。《四季更迭》中,植物的生命周期依赖于季节的规律交替,植物进化出了令人叹服的生存策略:萌芽、生长、结果、休眠。
《荒漠世界》里,面对沙漠中逼近极限的环境,植物是如何开辟出一片小小的绿洲。
BBC纪录片从未让人失望过,那些宏大的场景让观众无不为之震撼!
《绿色星球》利用全新的科技,比如移动延时摄影、深焦“叠帧”等等,用镜头让看似静止的植物变得灵动起来。
尤其是以壮丽的镜头语言,深入微观生态的千丝万缕,结合植物科学最新发现,再次更新人类对生命的理解。
植物也是生物,它们和动物一样,必然也要面对相互竞争、争夺配偶、侵略新领地等问题。
我们平时很少注意到这种特征,主要是因为人类的时间维度跟植物相差太大。
如果一个人点一下头需要5秒钟,那么花朵重复这个动作则要一天的时间。
如今,BBC借助最先进的拍摄技术和最新科学发现,为我们呈现出这精彩程度绝不逊于影视剧的斑斓世界。
但是,拍摄植物远比拍摄动物复杂。
如果拍摄动物的某个行为需要5分钟,那植物则需要3个月,而且必须利用关键的延时摄影技术。
为此,摄制人员得投入海量的设备,之前拍摄动物只需携带15-20箱设备,而这次却动用了50箱。
不仅如此,制作团队还联合工程师、光学专家和电脑专家,创造了一台“三脚树”摄影机器人。
“三脚树”能以人类的时间尺度移动,但在镜头中的所有动作却是延时的。
利用此项完全原创的技术革新,主创通过个不同机位,完美呈现切叶蚁*团从树上搬运树叶到地下的整个过程。
这段叹为观止的镜头,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团队能拍得出。
热门短评纷纷写道,“天呐,这也能拍出来?”“超高的摄影技术,让原本静止的植物世界变得灵动起来,便是本片最为惊奇所在。”
这部BBC最新的植物纪录片,用独创、前沿的摄影技术,让观众进入到植物世界内部,它们的生活看似安静低调,其实激烈如动物世界。
制片人鲁伯特·巴林顿,说“我们自然历史部已经26年没有拍摄植物纪录片了,疫情之后,人们更加感受到自己和自然世界的连接,这是一个好时机,人们愿意听听植物的故事。”
就像96岁高龄的大卫·爱登堡在片尾呼吁的那样——
世界上各个丰富、密集、复杂且正常运行的植物群落,对地球的健康发展和人类的未来至关重要。
为了守护这条地球的绿色命脉,必须团结一致,从我做起。
还没刷的,可以安排起来了
来源:CCTV纪录、十点电影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