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更多科学假期七个一动手实践活动:
为丰富同学们的假期生活,提高同学们的科普意识,我校科学组为同学们提供了7个一的科普实践活动,希望同学们能够坚持打卡。有乐趣、有收获地度过愉快假期。内容如下:
1.玩一个科学小实验;
2.讲一位科学家故事;
3.看一部科学影片:
4.读一本科普书籍;
5.做一个变废为宝小制作作品;
6.种一株植物或养一只动物写或画观察记录活动;
7.想一项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制作或创意;
详细活动见二实验科普
——王渝生教授著名数学家、科普专家
名为《可怕的科学》,其实并不可怕,它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是生存的科学,是并不需要高深知识就能掌握和理解并加以运用的科学,是能使人养成正确的认知和方法的科学。从《可怕的科学?经典数学系列》中,孩子们能知道数学不再是毫无感情的冷血,有一些看似浅显的小窍门,学会了,可以受用一生。
——刘俊博士清华附中副校长
16《哇!科学好简单2》(加)海伦·贝克等著,(加)史蒂夫·阿托绘,汪小英译
广西科技出版社年2月版,全12册
(少儿科普)《很久很久以前的科学发明》,《变废为宝的惊奇艺术手工》
这一套书讲的是以前的科学发明以及现在小朋友可以做的类似科学小实验。针、皮革、轮子、犁、字母、纺车这些是如何发明的?有些有确凿的记载,有些只有传说,但在书里它们都是有意思的故事。《变废为宝的惊奇艺术手工》教小读者如何DIY个性玩具:用废品自制肖像,用洋葱皮制作洋葱鱼,用鸡蛋壳制作马赛克画,用蛋盒盖子做大象面具。这些小制作没有日韩派的DIY那么精细,但颇有创造性。
17《个地球小实验》、《个生物小实验》(美)詹妮丝·范克里夫著,林文鹏译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年1月版
(少儿科普)书里那些小实验确确实实是“小”实验,所需要的材料都是日常物品,步骤也就那几步,随便动动手就能做,做完立竿见影。有的实验甚至近乎“写意”,以性质相近的现象来解释填海造山的自然之力。
比如我就很好奇要如何说明某些矿物有特定的切割方向,不料书里只是拿了两张卫生纸,一张横着撕,一张竖着撕———“切割钻石等矿物时,也可以看到同样的情形。当沿着分子排列的方向切割时,容易切割,而且切割面是平整的;如果从垂直于分子排列的方向切割时,矿物就会变成不规则的碎片。”还有,演示水滴石穿,用的只是肥皂,求的是“神似”。
乍看觉得儿戏,回头想想,这类很难用实物操作的实验,如此类比其实正好。二者并非生硬联系,其中原理确实相同,小孩子看到熟悉的景象,举一反三,对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也容易些。
当然,真正意义的实验占了多数。不过它们仍然是简便的,容易的,不会用复杂的程序消磨孩子兴趣的。用来吸引孩子认识什么是实验、什么是观察、什么是证明,刚刚好。
现在可供孩子做实验的材料大可以整套整套地买,我就给儿子买过一套儿童科学玩具,就拿观察物质怎样结晶来说,先是把一包没有注明是什么成分的粉末倒水溶解在一个量杯里,再浸入若干根小毛刷,放置一晚,第二天就可以看到附着在毛刷上的结晶。其实实验可以有好多种做法,花比买一套材料少得多的钱、甚至不用花钱,也是能够做出让孩子兴奋的实验的。这套书教你的就是这个。
18《野鸟观察指南》马学*、卜标、吴碧云、陆穗*编著
广东教育出版社年5月版
(青少年科普)一个月前,五一放假,正发愁带儿子去哪玩,忽然有朋友推荐了*埔长洲岛(哈哈这人就是*纷纷啦~回复数字53阅读相关文章《广州私家遛娃地图》),说那里的中山公园里边有一座湖中小岛,游人无法踏足,却可以隔水相望,看那上面的无数鸟儿。到我身临其境的时候,才知道真能看到很多很多鸟,它们在树林里栖息,不时腾空而起,绕岛飞行。它们的身姿是如此优雅,自由得旁若无人。我和儿子兴奋地对着望远镜(我是多么庆幸带上了它,而且是两副),从镜头里看到那些鸟种类不一,我们都是观鸟的初哥,什么门道都看不出来,我只记得有一种白色的鸟,脑后拖着长长的羽毛,漂亮极了。
刚拿到《野鸟观鸟指南》,我就翻找有没有跟那种鸟长得像的。然后我得意洋洋地指给六岁的儿子看。“夜鹭,鹳形目,鹭科,夜鹭属。”他念道。“最下面那行。”我说。于是他又念道:“观鸟点:广州天河公园、麓湖、*埔长洲岛、……”他猛地抬头看我,我郑重其事地点头,“认出来了吗?就是它。”他马上就抄起书找他妈妈炫耀去了。
这就是我们俩的第一本观鸟书。它的地域性让我感到亲近,那些熟悉的名字是每周都要带儿子去游玩之地,但以前我们只是耽于低头看脚边的野草和踞于其上的虫子,有了它,我想,下次可以把眼光放远一些,再远一些。
19《爸爸可能不知道》(英)马丁·奥利弗著,高晓燕、冯硕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年6月版
(少儿科普)一坐进车里,我儿子就一定会开始嚷起来:“问问题!”要么你问他,要么他问你。问什么?世界上最大的果实是什么,最高的树长在哪里,风神翼龙是不是恐龙,说出十种能伪装自己的动物,说出十颗小行星的名字……我和他妈妈都快被折腾得崩溃了。为了应付他,我把我小时候看的一套《十万个为什么》找出来抛给他,“你得问些新问题,书里都是。”
不当父母的人无法想象男孩子对那些看似没多大意义的小知识的热爱(女孩子也许也一样,只是我不知道)。在他们那刚开始学着探索未知的脑袋里,每知道一个类似的趣味知识,就像一片笼罩在迷雾中的土地被第一次照亮,他们会激动地叫喊:看哪,那里有一座山!也许光亮暂时只是一晃而过,但你又怎么能知道,那些闪烁的亮点在往后的某一日不会在不知不觉间连接成一片完整的版图呢?
20《男孩的冒险书》作者:[英]康恩·伊古尔登/[英]哈尔·伊古尔登
出版社:广西科技
男孩的冒险书(共8册),这套丛书还有《青藏高原冒险书/男孩的冒险书》,《撒哈拉沙漠冒险书/男孩的冒险书》,《男孩的冒险书》等
《男孩的冒险书》是一本从8岁到80岁的“男孩”都需要的冒险书,书中既有吸引孩子的有趣玩意,也能触动成年人的怀旧之情。让你学会如何搭建一间树屋,如何把燧石打磨成箭头,如何制作隐形墨水,如何用纸来做一个水“炸弹”,如何才能折出世界上最好的纸飞机,甚至造一辆滑板车。
《男孩的冒险书》一书中充满着不可思议的勇气与胆识,贯穿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它会帮助男孩们让那些周末的下午和漫长的暑假过得更有趣味和更有意义。
除了教你制作隐形墨水、搭树屋、折飞得最远的纸飞机等等冒险活动之外,它还记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和冷知识。这本《爸爸可能不知道》也一样,里面的冷知识都带着诙谐的气质,而且出人意表。
21《阿基米德儿童科普绘本》
《阿基米德儿童科普绘本》是用艺术的眼光去学习科学。用故事、用图画,讲述一个科学知识、一个社会知识、一个做人的道理。法国人特有的艺术天分在这套书的插画中展现无遗,富有创造力的色彩搭配绝对会让孩子们爱不释手。
绘本中的故事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易懂,想象力丰富,寓意深刻,知识面广阔,可谓是面面俱到的童书。绘本中的扩展知识,严谨而细致的科学讲解,使这套绘本成为从低龄儿童到成人都适合阅读的百科全书。
22《看里面系列》
科学家培根曾经说过:“好奇心是孩子智慧的嫩芽”,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是从好奇开始的。这套书一共4辑,图画精美,颜色亮丽,很吸引孩子的眼球。这种“翻翻书”的形式,也会很受孩子的欢迎,每一个翻页打开就是一个知识点,让孩子看待问题不只是看事物的表面。书的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的探索兴趣,从地球、恐龙到数字,再到物理,书中的知识点也非常全面涵盖了各个方面。
23《BBC科普三部曲》
这套三部曲是配合BBC纪录片出版的科普读物,主要探索了地球、生命和海洋的奥秘。即使还不认字的孩子,单看珍贵的配图就可以获得很多知识。书中的内容都是入门级的知识,内容简明生动,认字的孩子基本可以自主阅读,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24《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
向日葵白天跟着太阳转,从东边到西边,那晚上干什么呢?而且太阳下山时它头在西边,第二天早上怎么回到东边去?难道向日葵会甩头吗?
如果你被这样的问题戳中了笑点,那真的推荐你带着孩子一起来读读这套世界科普杂志第一品牌《科学美国人》出品的读本。这本《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并非只是冰冷的硬科普,书中有很多关于植物的有趣结论,一定会刷新你对植物的看法,而且每一个结论都有真实专业的科学依据!
25《地图(人文版)》手绘世界地图
这是一套手绘的大开本世界地图册,你可以将它平铺在地板上,和宝宝共同感受大搜寻式的快乐。信息量非常丰富,内容是面向儿童为主,从大洲、大洋、国家,到城市、人口、民族,每个知识点都明确详实地一一铺陈开来。当地的风土人情、代表饮食、山川河流、名胜古迹、名人轶事等等,都以手绘的图片加文字形式展示在地图上。这种手绘地图和人文知识结合在一起的读物,相信足以吸引一家人坐下来一起探索。
26《拉鲁斯趣味科学馆》
这套是法国最经典、最权威的科学绘本书,绘画的风格是具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风格,孩子单纯看图片就可以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这套书分了七本,科学、世界、历史、英雄、自然、动物、职业,把复杂的知识术语转化为了孩子们易懂的简单的语言,便于理解,给了孩子一个全面的知识提升。
27《自然图鉴》
这套《自然图鉴》是来自日本的著名科学绘本,绘画风格很田园、很细腻,是日本图书馆协会推荐丛书。这套书用了“我们和自然交朋友”的新颖视角,通过一个居住在森里里的小女孩和周围动物朋友的日常生活,讲述了森林里的各种动植物和海里的生物,画面温馨富有想象力。这是一套很好的普及野外自然常识的书,如果能结合孩子对大自然亲子探索的实践,这套书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28《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作者:陈卫平
适读年龄:4~12岁
推荐理由:这是一套台湾学者精心为中国孩子编写的世界历史,以孩子能懂的经验、语言,搭建孩子眼中的世界史观。整套书分为16册、个小章节,每章约两三千字,语言亲切活泼,朴实清楚,列出完备的历史年表,在时间轴上将中国与西方做并列比较,采用美国国家地理协会精美历史插图,强调无偏见的看待历史,采纳各家之说,不做标准答案。
29《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版百科》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编
适读年龄:4~10岁
推荐理由:《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版百科》是《国家地理》杂志为少年儿童量身打造的百科类图书。它包括“我们的世界”、“探险天地”、“动物世界”、“文化长廊”、“地理趣谈”、“环保先锋”、“历史之窗”、“自然之谜”和“超级科学”等九大板块,内容覆盖了动物、植物、历史、地理、科技甚至美食、手工制作等各个方面
30《DK百科全书系列》英国DK公司
适读年龄:5~12岁
推荐理由:英国人做的书,最大特点就是非常权威和严谨,由学科分类权威作者、著名教育家、专业翻译共同制定百科框架结构,图片精美震撼,数千幅世界一流摄影师拍摄的精彩图片,展现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视觉世界。既可以学到动物界每一类、科、种的主要特征,又可以了解到感兴趣动物的栖息地、地理分布、相对大小、寿命及保护状况。从森林、草原、山地,到海洋、极地、沙漠,从最小的昆虫到最大的蓝鲸,从低等动物水母到高级哺乳动物黑猩猩。
31《什么是什么》德国少年儿童百科知识全书(德)雷纳·科特等文(德)埃贝尔哈尔德·埃曼等图
适读年龄:5~1岁
推荐理由:德意志民族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那就是严肃、严谨、严格,具有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事实上这套书的确就是这样的。作为一套百科全书式的科普读物,无论选材、文字和配图,都使人感觉是一刀到位的“外科手术刀”似的精确,绝不拖泥带水。不愧严肃、严谨、严格和一丝不苟这几个词,给人的印象很深,的确是原汁原味的“德国造”。《德国少年儿童百科知识全书》中每一本书的作者都是该领域权威的专家。而且这些权威的专家们都有为孩子写出最好的科普读物的愿望。他们往往是将自己一生的研究浓缩在这本薄薄的科普读物中。
五做一个变废为宝小制作作品
废弃塑料瓶的种用法,喝完饮料别再丢掉啦。大蒜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纤维素、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人体必需的基础营养素,具有杀菌解*、健胃消食、温中理气的作用。吃大蒜对身体有那么多好处,所以要每天适当的吃一点大蒜哦~
首先,宝贝们将大蒜??一个个掰开,把土壤松一松,让大蒜宝宝在里面睡的舒服一些,舒适的环境可以使蒜宝宝很快成长起来??
再用水壶装点水,把松好的泥土湿润一下,不要让蒜宝宝口渴,水是生命之源,不光人离不开水,动物、植物都需要充足的水分哦~
种植小菜园,开心种蒜??,原来是要将蒜一颗颗“站”在土里,宝贝们学会了种蒜的方法啦~那不能忘记照顾它哦~
几天后,宝贝们提出:“老师,我们去看看蒜宝宝吧,看看它长成什么样子了。”于是我们来到了小菜园,看到蒜宝宝已经长出了一点绿芽??
宝贝们看到土壤有点干,自发的去拿了水壶浇水,要给蒜宝宝补充水分
浔浔宝贝说:“老师老师,菜园里有塑料纸呢。”师:“对哦,那宝贝可以帮忙去清理一下吗?”
“好呀!”宝贝说。
小菜园清理干净了,蒜??宝宝会更加健康成长啦~一周后,琳琳老师又带了宝贝们去观察蒜宝宝的变化
宝贝们大呼:“老师,快看,大蒜??长高了,长了好长的叶子??”
汐汐宝贝说:“老师,我想再给它浇点水,让它再长高点,可以吗?”
“可以呀,去吧”老师说。
琳琳老师一边引导宝贝除草一边问到:“蒜宝宝长高后,它的叶子可以做什么呢?”
墨墨宝贝回答:可以把它摘下来。
涵涵宝贝说:不可以摘,摘下来就伤害它们了。
岩岩宝贝说:大蒜是可以吃的呀,我在家里就吃的~
之后老师邀请几位宝贝去采摘大蒜(引导宝贝们用剪刀剪下叶子)
宝贝们将剪下来的叶子带回了教室,慧慧老师邀请了迪迪宝贝、禾禾宝贝和皓皓宝贝将叶子清洗干净~
“宝贝们,今天我们将大蒜叶子采摘了回来,它是可以吃的,那我们来尝尝它的味道吧。”
慧慧老师邀请了迪迪宝贝将葱叶切成了两段,方便每一位小朋友都可以品尝到~
睿睿宝贝说:“是青草的味道”、
杰杰宝贝说:“是青椒的味道”、
茹茹宝贝说:“是西红柿的味道”、
隽隽宝贝说:“是草莓的味道”、
毅毅宝贝说:“是葱的味道”等等……
宝贝们品尝完之后,老师问:“那大蒜还可以怎么食用呢?”老师带领幼儿搜索了大蒜美食(回锅肉、烤大蒜、大蒜炒肉丝等等)宝贝们也初步了解了大蒜能做出哪些美食~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还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使孩子们初步学会了种植大蒜的技能,同时又激发了对种植的兴趣,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了种植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