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苦海翻起爱恨TVB艺人求生大作战
TUhjnbcbe - 2021/10/10 18:42:00

大家有没有发现,台庆之后TVB还满没存在感的。

*金时间和深宵时段播的是外购剧,8:30播《皓澜传》,24:00播《如懿传》……《如懿传》好歹之前有热度,《皓澜传》真的是放哪哪都没水花。

自制剧除了《爱·回家》,还有一部陈松伶老将回巢的《福尔摩师奶》

有传过段时间还要播新版《倚天屠龙记》。

今天这剧因为“慢动作”上了热搜,过段时间再让师奶围观一次“慢动作”?

也是挺唏嘘,以前经典的周海媚版周芷若都是由TVB带火的,如今周海媚再在TVB出现,居然是在内地版本里当灭绝师太了……

但现在的TVB可能也很难再出武侠经典了,能用的人都不多,老员工们还一个个离巢。

最夸张的是为大台服务了31年的甘草演员刘桂芳,接连在FB上呼天抢地,曝料自己足足被减薪95%。

刘桂芳名字你可能没听过,但看到这张御用管家脸一定眼熟:

网民大骂无线无情。连宣萱都忍不住为前同事难过,暗杠无线:一个公司能成功,我觉得对员工好真的好重要。

减薪、离巢、狂播外购剧……上一波这么操作的还是扑街前的亚视。

难道今日的TVB已成为亚视2.0了吗?

绿叶的恐慌:他朝君体也相同

还记得之前《深宫计》里不爱皇位爱书画,无心当权而被李隆基套路的李成器吗?

这个角色应该是李天翔从业多年来难得的“好人”。

在此之前,他几乎都是演人面兽心的反派,网友戏称:玷污了全TVB的女星。

这位出道21年的“御用强奸犯”,合约将在今年5月到期,目前TVB没有继续合作的意向。

TVB之外,他也没有别的工作接洽,是赤裸裸的“裸辞”。他说最坏的打算是转行,但又担心自己“咩都唔识”。

翻译:什么都不会,只会拍剧

有人推测李天翔是不想再演反派而走人,他倒表示:我演了这么多次反派都觉得还很有进步空间。

不知这种人面兽心反派能有什么进步空间

他也表示心灰意冷,认为这行只适合“有钱”和“有背景”的人,其他人只能等奇迹,而这世界上并没那么多黎耀祥。

此外,陪伴了好几代人长大的儿童节目主持盖世宝,也因为“减薪三分一”红出圈。

从《闪电传真机》时代开始,可盐可甜的她是无数电视儿童心中的“魔法小美穗”。

以前的TVB儿童节目也很辉煌,现在也差不多形同虚设了

后来盖世宝转岗拍戏、做主持等都得不到重用,存在感一直不强,这也算了,熬了那么多年,月薪从元减到元,老东家还对她“用完即弃”……

月薪才破万在香港就不算高,减到七千对艺人来说几乎就要没法生活了,但不开工也无法生活

宣萱也忍不住为她心痛,感慨一个女生二十多岁为一个公司不停工作、努力工作,最后却是这种结果。

艺员们的坎坷遭遇,也跟TVB一些不为人知的剥削制度有关。

1、还骚(show)制度

有无线前员工曝料,艺员在签约之初,无线就会定好合约期间的“骚量”,“骚”取自英文“show”谐音,但包含的内容种类很多,角色项目都算,多少次都规定在合约里,员工不能“爆骚”,也不能“缺骚”。

如果“缺骚”就需要“还骚”。

举个例子,一艺员去年签20个工作但只完成10个,那第二年想续约就得先还掉这10个工作才能发工资,四舍五入等于无偿工作。

09年TVB也曾经历过一次大裁员和减薪,员工在将*澳静坐抗议

前绿叶艾威曾经爆料,很多艺员离开演艺圈,都是因为“还骚”期间生活难以为继,连搭车和买面包的钱都掏不出来。

盖世宝这次被减薪,也是因为年转到艺员组之后,一直“缺骚”,工作量不足被减薪。

许多艺员为了迅速“还骚”,只好接受公司的“烧骚”命令。就是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一定工作量,就算角色不合适也要强而为之,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总会看到各种“御用强奸犯”、“御用受害人”……

16岁加入TVB,连续两年演被强暴少女的石天欣,终于因为身心厌倦兼工资低离开。

只不过,工作量不满明明是管理者安排不周的问题,却要让艺员全责承担,也很不公平。

2、老人约

比“还骚制度”更无情的,是“老人约”。

据说无线艺员间一直流传一份“老人约”,内容主要是将长约艺人变成兼职,不再属于公司一份子,也没有任何医疗福利可言。

首当其冲的,正是那些知名度不高、效力时间长的艺人。

尽管如此,不少为TVB效力多年的“老人”似乎已形成了“习惯性付出”,对他们来说,演戏已经成为生活一部分。

呼天抢地之后,他们还是会梳头上妆,继续“翻厂开工”。

当艺人毕竟和其他类型的打散工还是不一样,他们在荧屏前可以给大家塑造角色形象,在小市民里也自带“明星光环”,这令身在其中的许多人,一直心存梦想和情怀,这种情怀也往往要为不公平的“老人约”买单。

3、超超超超时工作

如今提起TVB艺人,很多人都感觉他们很nice,业务能力好,敬业又不耍大牌。

这可能是TVB“超长工时”训练出来的结果。

即使是长约在手的当红小生花旦,也没什么耍大牌的机会,外景加厂景拍摄12小时是基本,导演有时戏瘾大发还要over一两小时,拍到早上6点也很常见。

所以宣萱特别讨厌人迟到

TVB每年制作近小时剧集,就是差不多二十多部,摄影厂基本全年无休,A组B组轮流开工,上部剧下部剧无缝衔接,是标准的流水线操作。

艺人也自然成为流水线上的一环。

前年无线50周年,赶制台庆剧《深宫计》期间,还创下开台以来最长厂景拍摄时间——由中午十二点拍到第二天下午三点半。

据说参与这场“地狱通告”的小生花旦包括马国明和米雪,不过大家应该记得《深宫计》的开头,米雪出来摆了个Pose就领了便当……

所以真正“oncall”的也就马明,他的“天然呆”可能是因为睡眠不足?

不过十几天后,陈展鹏表示,27.5小时完全是小儿科,几年前他拍《叛逃》火了后,一下子来了5部戏要拍,通告都重叠了,正值上位期的他不敢推,只能熬着顶硬上。

于是,他为自己创下了“oncall53小时”的纪录……

陈展鹏苦唧唧地表示:我觉得做演员,最辛苦就是没得睡,有多点时间休息,精神饱满点就……

没那么容易受伤。

都不敢说想要有自己的生活,只能说休息好点就不影响业务能力表现

最近的减薪裁员搞得大家人心惶惶,台前幕后也只能更拼。

日前正在拍摄中的《法证先锋4》,陈炜刷新了最长开厂纪录——连续开工46小时,不休息、不睡觉,总共拍摄了30多场戏。

这简直收买人命吧。

只是拼到尽,马国明同学也是近两年才存够老婆本买房而已。

马国明除了“天然呆”梗还有“买不起楼”梗

这丧丧的气氛……莫非是亚视2.0?

现在TVB人心惶惶,很多人都担心减薪裁员“迟早到自己”。

“妈妈专业户”苏恩磁说:合作多年,有一个这样的收场,工作气氛都不一样了,没了归属感。

类似的气氛,还真的有点像年,陷入倒数时间的亚洲电视。

不过那时的亚视不止丧,还出现了大量沙雕情景。

当时,亚视曝出因股东转换问题,帐户被冻结,无法正常发出薪水,还面临清盘。

很有维权意识的亚视新闻部,率先通过公开信的形式向高层和香港观众表态:如果一个月后还未收到薪水,会罢工停播新闻。

在一月之期到期前亚视终于向员工发放了半个月薪金,剩下的要再过十天八天才能发。

于是不少网友建议亚视新闻应该播一半,六合彩也改成三合彩,而最后新闻部也客观真实地报道了自己被欠薪的新闻。

年除夕夜,亚视一名新闻女主播在尖沙咀报道倒数活动,也忍不住在镜头前哽咽:在这里率先预祝大家有个开开心心、有回报的年……有点唏嘘。

唏嘘中得来有些沙雕的,是年的亚洲先生*集锋。

他原本对亚视忠心耿耿,可因为不堪经济压力,还是在网上晒出自己账户余额只有7.94元的图片,配文“就是为了一口气,她妈的!也很任性。”

评论中还表示自己“有骨气”,不会离弃公司。

结果有记者表示愿意借余额给他,让他凑够元……成功取款。

取款后,他又很有骨气地将钱还给记者,然后到附近面包店,左挑右选买了一个3.5元的鸡尾包,坐在楼梯级干啃起来……

好惨猪……

*集锋也因此一穷成名,并被网友戏称“7个9先生”。约满亚视后,他没有等到亚视停牌就换公司,首份工作是参演吴君如的贺岁片《12金鸭》,在片里和容祖儿大跳热舞。

拍电影,酬劳以日计算,*集锋终于成功脱贫,于是他又好有骨气地感慨:做鸭好过做亚视!

哈哈哈哈

由于一直没有等到白武士注资,垂死挣扎的亚视,一度推出“跳楼价救亡广告套餐”,每秒12.5元就可以在*金时段放广告,平均每次广告仅元,比出门吃顿饭还便宜。

只不过节目都没剩几个了,广告要投到哪里呢?

欠薪的第二个月,亚视还举办过《万众同心撑亚视》义演晚会,现场气氛如同《欢乐满东华》之类的筹款赈灾晚会,还设立“加油热线”,呼吁市民打电话给亚视打气。

结果这条热线被不少调皮的香港网友玩坏了——

网友:你们会像《欢乐满东华》那样把我名字读出来吗?

接线生:不会。

网友:我可以要求有些表演节目吗?因为我好想看王晶跳舞。

接线生:……暂时没有这个安排。

网友:是不是我打了气你们就不会“执笠”?因为我真的很喜欢看《爱·回家》。

接线生:……

也还是有包括无线在内的香港演员、歌手,如蔡少芬、陈法蓉、阿娇、王祖蓝等纷纷为亚视加油打气。

但这看起来很同舟共济的小视频,也被网友发现这打气的内容和台词过于千篇一律,仿佛是预设的ABC套餐,一点都不走心。

再说,股东不注资导致没粮出,叫员工加油努力干嘛?

最尴尬的是,亚视高层还发动各部门出员工拍摄短片,为自己打气。

短片开头就是“ATV一条心,撑到底”,然后是七大部门包括新闻部、节目部、制作部等轮流出场。

不过很快有人发现,声称有员工的亚视,最后只有19人在片中出现,而且代表工程部的三人与财务部一样,节目部和营业部也是相同情况……

经过一系列的荒唐自救动作后,亚视苟延残喘至年4月1日愚人节,终于停播。

有着58年历史的亚洲电视台从此成为历史。

其实亚视的衰败,并不是这五六年的事情。

这个电视台几十年来经常陷入低谷,偶尔有一两部像《大地恩情》《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的爆款,还试过外购剧《还珠格格》收视碾压无线,但整体的制作和收视都无法与无线平起平坐,大部分剧集都属于“阅后即焚”的炮灰,击不起水花。

万绮雯、张文慈都过档无线了

而且尝过外购剧的甜头之后,亚视总把*金时间用来播外购剧,自己的制作减少了,演员就流失,等到亚视高层发现收视已经扑街到不行的时候,也找不回演员,找不回那些能让观众念念不忘的“情怀”了。

这正如今日的TVB显露出的疲态——偶尔能出来一两部好作品,但面对剧情更精彩、咖位更大、制作更精良的内地影视剧,整体都显得软弱无力。

综艺的落后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么多年来,除了《奖门人》系列和一些靠“名嘴”撑起来的访谈节目,几乎从未进步。

内地火爆的真人秀,TVB也难以模仿,毕竟动辄上千人的摄制团队、全国各地到处飞的壕气就令TVB止步,一部综艺的制作费媲美台庆大剧,也是有违TVB传统的。

但其实这涉及到香港不给广告植入的问题了,也不完全怪TVB

于是TVB推出了各种“低配版”综艺,内地有《我是歌手》,TVB有《星梦传奇》,让一堆艺员去唱歌,*智雯开腔即走音。

不过这个节目也算捧红了郑俊弘等歌手

评审团的坐席也蜜汁像《好声音》……这个节目最意外的收获可能是挖掘了巫启贤的*舌和话唠体质,现在他已经是《蒙面唱将猜猜猜》的常驻了。

内地有《爸爸去哪儿》,TVB有《爸爸也Upgrade》。没有大咖,亲子出游的地方是郊野公园,连父女玩游戏时都是用各种很简陋的道具……

但请不到大咖也和香港艺人比较注重亲子私隐有关

画面弱爆剧情设置也不走心,更没有花式后期,全程仿佛在观看一场幼儿园亲子活动。

这种充满荒唐感的操作,还真是有点似曾相识……

亚视“气数已尽”之前,不少有点名气的大花旦像万绮雯、陈炜纷纷跳槽无线,那无线的艺员如今又要如何“苦海求生”呢?

苦海翻起爱恨,艺员求生大作战

TVB不再是铁饭碗,艺人能怎么办?

没有名气的老员工要么苦熬要么改行,前景还不错的艺人则普遍选择三大求生方式:

入电影圈(或跳到另一个电视台)、北上、做副业。

在香港电影的*金年代,电影圈电视圈的鄙视链显而易见,周润发、梁朝伟、周星驰等在TVB火了之后加入电影圈的例子很普遍。

之前我们也写过,邵逸夫钦点的“无线五虎将”走红后,“嘉禾”和“新艺城”都想签梁朝伟和刘德华,华仔更坚持要带其他三虎一起走:沉迷过的偶像一个个消失,但刘德华永恒

最后梁朝伟被加薪挽留,不肯屈服的刘德华遭遇冷藏

而现在的*、张家辉、林家栋……或许是最后一批成功转型电影的TVB明星了。

虽然香港电影也在低谷中挣扎,但还是有不少TVB演员希望能冲出电视框,挤进电影圈。

金像奖颁奖典礼,最佳女主角的报名名单中就有胡定欣和佘诗曼,不少剧迷期待两位前视后的影后大战。

目前战况是入行16年的胡定欣,以处女作《逆流大叔》入围“最佳新演员”,而佘诗曼再次被out。

倒是她的好闺蜜,在《金枝欲孽》里演她婢女的周家怡,凭《无双》里“铲青+扮丑”的帅气女警官角色入围了最佳女配角。

《无双》之前周家怡就以一部爱情剧《玛嘉烈大卫·绿豆》在香港爆红,这剧是在viuTV播的,对手也是从TVB离巢的林保怡,虽然现在可选择的电视台不多了,但也不是没有“出圈”机会。

除了挤电影圈,北上也是一条好思路。

其实佘诗曼入行多年已经前后拍过十一部电影,但不知道是不是受“电视脸”限制,她在电影圈就是没有存在感。

佘诗曼最初北上也是年的事了,接连拍了《新审死官》《嫁入豪门》《忽必烈传奇》……都没有太大反响。

《延禧攻略》公布阵容后,不少网友替她沦为反派配角不值,尤其主角还是一位名不经传的90后女生。

据说“娴妃”还是佘诗曼主动出击,以“低价”从胡杏儿、杨怡、胡定欣等TVB视后级演员中抢到的角色。

更有传闻称她的片酬只有万,每集片酬12万,“娴妃”火了后,于正对这说法作出否认:“佘诗曼是我入行处女作的女一号,她演的尔淳也是我最喜爱的角色”。

有人从佘诗曼、蔡少芬、胡杏儿三位北上走红的TVB花旦中总结出“走红定律”。

她们通常要拍几部二线剧集,经历低潮,再凭借过硬演技在重头古装剧中成功“跳出”,而且角色通常是不讨好的”奸角“。

这个”走红定律“恐怕有点”幸存者偏差“,毕竟北上的TVB艺员不少,但火不起来的更多。

北上十年都是烂片配角的罗嘉良

在《爱情悠悠药草香》里被娄艺潇怒掴的宣萱

可能宣萱的”*妹仔“气质跟内地剧画风不合吧,她最近还准备和*重拍《寻秦记》,预计三月底开机。

一线艺员都打拼得这么艰难,二线艺员则是连入门的机会都没有。

“索腿天后”陈敏之曾经在微博上主动向于正求工作,但于正完全无视这条留言。

也不是每位”TVB中年劳工“的求生之路都这么辛酸,毕竟还有像陈豪这样潇洒惬意的。

除了演员,陈豪还是知名的”咖啡狂热份子“,他曾经主持过一档叫《品味咖啡》的节目,带大家到世界各地”走近咖啡“。

后来他还投资咖啡生意,创立自家咖啡品牌和开设实体店,除了拍剧,每天花九成时间在店里,亲自入豆、烘焙、设计,他的计划是开自己的咖啡连锁店。

去年陈豪还玩“快闪”,突然在街头冲咖啡,不少人都近距离感受过他现场冲咖啡有多苏。

对于艺人”自力更生“搞副业,TVB也是很支持了,索性将”陈豪咖啡“在自家网站上架,一点都不吃亏。

其实许多我们一直看起来很”霉“的绿叶艺人,在商场上都有不俗的收获……

还有投资了怀旧茶餐厅的”非凡哥“麦长青,离巢后花不少时间在餐厅经营上,甚至穿起侍应服亲自为客人”落单“,还被误会是”无剧拍转行“。

麦长青说,入行时他就体会到这行是”朝不保夕“,所以一直居安思危、不停投资。

在TVB浮沉将近40年,见证过大台的高峰低谷,多得他的”居安思危“,不至于在近年的裁员潮中过于被动,否则如今签下“老人约”的就可能有他一份了。

E姐结语

盖世宝作为TVB的小透明,这回因为离巢引起不少人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苦海翻起爱恨TVB艺人求生大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