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联达最近一段时间的股价和市值涨得有点猛,亿元的市值,估计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最近的一次27亿元定增中,高瓴资本15亿元,瑞银集团9亿元、华融瑞通3亿元,三家机构出手。
然而,7月22日,广联达董事长刁志中通过大宗交易,以72元/股的价格,减持万股,成交金额3.6亿元。在此次定增完成之后,多名高管以竞价交易的方式减持。
本期,我们主要以广联达为研究案例,从第三方视角去研究分析广联达上市10年来的发展路径和成果,放至整条赛道,以广联达为代表的数字化企业,其成长起来的支撑是什么,未来还将有什么样的发展机会,未来整个产业还有什么样的技术需求等待被满足,也希望听到各位朋友的反馈和交流。
广联达成立于年,于年5月11日向境内投资者公开发行2万股A股,以每股发行价58元的价格,募资14.5亿元。同年5月25日,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建设领域信息化产业首家上市软件公司。主营业务都是围绕建设行业的信息化,例如数字造价、数字施工、创新业务、生态业务等四个大的部分。
那么,最近10年,广联达的基本面数据是什么样的,我们通过一张图来展示(如下图),从数据上看,广联达上市这10年,还是经历了高速的发展,每年都有不错的增长,研发人员占比、研发投入占比逐年增高。
来源:树懒生活Fine(ID:huamian)这10年,广联达都做了什么?
01
上市之后的收购动作频频不断
上市之后,广联达开始制定-年长期发展战略,无论是资本还是业务扩张,都做了很多动作,基于中长期发展规划,首先是年12月28日,以万元的价格收购北京梦龙软件有限公司%的股权。(备注:北京梦龙软件年净利润万元)
收购的动作一旦开始,并没有停下来。继收购梦龙软件之后,于年3月16日,又以3.2亿元的价格收购另外一家软件企业——上海兴安得力软件有限公司。(备注:上海兴安得力软件年营收万元,净利润万元)
从广联达的发展进程中,收购这两家公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最明显的一点是,助力广联达在年的全年营收突破10亿元(其中梦龙软件营收万元,兴安得力软件营收万元,共计1.2亿元),利润达到3.09亿元。(梦龙软件贡献净利润万元,兴安得力软件贡献净利润万元,共计万元),从数据上看,的确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02
启动国际化布局,路径还是“收购”
国际化也是广联达上市前后一个新的举措。在年,广联达在美国马里兰州注册子公司。但是,一直以来在收入上都没什么反馈。
国际化业务真正开始有商业反馈是,年1月24日成立的新加坡全资子公司,土建算量和安装算量软件在新加坡的样板客户验证,同年8月开业到年底,实现营收万元,当年实现盈利30万元。
往后几年,新加坡子公司都保持了不错的增长态势,年,收入万元,净利润万元;年收入万元,净利润万元。
但年,新加坡子公司,收入和利润均出现下滑(收入万元,净利润45万元),往后几年,没有单独披露新加坡的业绩。
年,广联达在国际化又进了一步。成功开拓香港、台湾、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四个国家和地区,年这四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年收入万元。
截至年底,广联达的国际化业务布局,已经形成以美国子公司为核心辐射欧美地区,以新加坡子公司与香港子公司的区域优势拓展台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地区。
与此同时,加大对海外优秀企业及产品的并购力度。年3月,香港子公司下设的卢森堡GlodonTechnologyCompanyS.a.r.l.,以万欧元的价格全资收购芬兰设计软件公司ProgmanOy%股权(芬兰ProgmanOy共为年公司合并年报贡献收入万元,净利润万元)。
收购完成之后,大力推广其核心产品MagiCAD在中国及国际市场的销售和服务,以芬兰ProgmanOy为核心辐射欧洲市场,年广联达国际化总收入达到万元。
往后几年,广联达的国际化步伐并未停止,在年,广联达以万元的价格收购Shapespark(波兰)公司%股权,新开设印度尼西亚子公司,截至年底,广联达已经在新加坡、美国、芬兰、瑞典、波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开设子公司,产品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业绩表现上,广联达海外业务年实现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11.29%,占据公司整体业绩比例为3.95%。
所以对于广联达的整个国际化的步伐与节奏,「树懒生活Fine」大致梳理出了一张比较细致的节点图,供各位理解:
来源:树懒生活Fine(ID:huamian)03
遭遇“财报造假”质疑
然而,广联达上市之后也有遭受质疑的一面,年8月,作为广联达的竞争对手鲁班集团董事长杨宝明公开质疑广联达高增长源于财务造假(年上半年营收增长率高达72.45%,营业利润增长率达到.72%)。
但是,年的房地产行业面临调控,整个行业都感受到“冬意来临”,增速明显放缓,房地产作为广联达主要的下游产业,增速明显放缓,广联达的业绩丝毫不受影响,一路高歌猛进。杨宝明发布一系列文章来炮轰。
因为这事,双方经历了长达2年多的“官司”,直到年8月才有了最终的结果,广联达胜诉,但是杨宝明10年前的财报造假质疑,行业并没有等到官方正面的回应,这件事情似乎慢慢被尘封起来了。
04
高光时刻之后的“不慎踩坑”
年可以说是广联达的“高光时刻”,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业务,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从经营数据上也得到很好的反馈,这一年的营收达到17.6亿元,净利润达到5.96亿元。从年开始组建金融团队,筹备金融业务。
而这个净利润水平一去不复返,直到现在也没有恢复过来。
年,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对公司重新定位——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公司开始转型,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身,为建筑产业创造更大价值。
广联达的业务触角从软件范畴伸向了软硬件结合、产业大数据、征信、金融等领域,以此来满足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从最近5年的财报也能看出,广联达的业务结构发生了变化,除了工程造价业务之外,数字化施工、金融业务、创新生态业务、海外业务等业务开始有了新的起色。
在大环境层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3%,增速明显放缓,广联达加大转型升级投入等多方面影响,这一年无论从收入层面还是净利润层面都出现明显下滑趋势,其中工程造价下滑18.40%、工程施工下滑6.30%。
可能还有一个层面的原因,广联达受到互联网思维的影响和迷惑,试图利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身,也就是从这一年,广联达开始“踩坑”了。
踩坑的一个表现是,对外投资。广联达本来擅长的领域是软件行业,但是可能受到互联网思维的影响(当时互联网家装过于火热),在年开始,广联达开始进行软件生态赛道以外的投资。
投资的其中一个项目——多彩饰家(已停止运营)。这个项目获得广联达-年连续三次加持,最开始投资万元,占股5.14%;年增加投资1万元,年又追加万元,共占股7.33%,累计投资万。
然而,多彩饰家并没有做起来,广联达从年开始就意识到这笔钱肯定要打水漂了,这也是广联达投资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出现大额损失的项目。自此之后,再看广联达的对外投资谨慎很多,而且主要精力回归到自己擅长或者能够形成业务互补的领了,估计是有点“受伤”。
为了方便理解,此处插入一张广联达的对外投资企业名单,供各位参考,如果仔细去拆分广联达的业绩情况,相当比例的业绩是被收购企业创造出来的:
来源:树懒生活Fine(ID:huamian)05
数字化能讲出多大的故事?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我们看过去17年(-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或许能感知到这个赛道的潜力空间是巨大的。
来源:树懒生活Fine(ID:huamian)假定以总产值的1%作为该领域的研发投入,这是一个超过亿的市场。
前面提到,广联达在上一轮27亿元定增中,高瓴资本15亿元入场,占股2.51%,市值曾一度超过亿元(当然,后面又有所回调,截至7月29日收盘,市值亿元,市盈率倍)。如果换做在装修公司做35亿的收入,在二级市场并不值钱。
某些层面上,广联达在大方向上选的不错,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大体方向是将最传统的建筑及装饰产业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武装,从近10年的研发投入以及研发人员占比,每年都保持了不错的增速,相比较而言,这是一个足够有想象空间的赛道,至少在单一赛道做出了影响力。
而且,感觉围绕数字化的故事还在重复上演,酷家乐讲出了10亿美金估值,三维家讲出了近5亿美金估值,大家收入同样没跟上,这些新一代的创业公司,都是选择走科技这条路。往后几年,可能这个市场还能容纳更多的选手进来,势比人强,人比事强。真是应了那句话:方向大于努力。
从年财报中,34.64亿元总营收,我们看到广联达的主营业务结构越来越多元,在数字造价领域已经做到了绝对的领先,但是在数字施工业务、创新业务、金融业务、海外业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分拆到具体业务上,数字造价实现收入24.52亿元,收入占比71%,而数字施工做到了8.53亿元的营收,业绩占比25%,这块业务增长势头还不错,(BIM建造业务收入在年就突破1亿元,增长率%)。
今年7月初,广联达在一次投资者活动中提到,数字造价业务正在经历云转型,对短期净利润水平影响较大,数字造价业务,数字施工业务及其他创新业务,目前仍然没有盈利,但是看广联达下一个业绩增长点。
尾声
所以,从大的方向来看,BIM建造、智慧工地、数字企业,注重建造实施环节的数字化会是未来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