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新手上路
- 41
- 11
- 保密
- 2020-03-27
|
1#
t
T
发表于 2021-07-23 16:32
|只看楼主
《十三邀》邀访五条人, 题目是: 脚踩人字拖 身在城中村 心系全世界。 采访分3条线, 首先是长江与牛河 各自道出自己印象中的仁科与阿茂, 相当于音乐的前奏。 节目播出时,其实 牛河已经离开五条人, 或许是因为大家对乐队出圈后的状态, 在理念上难以融合。 理念不合,调适不成, 不勉强将就, 不为乐队的热度所羁绊, 选择遵从内心而离开, 这是摇滚的内核。 山高水长,江湖再见。 然后,是许知远分别与仁科和阿茂, 循着当年他们生活的足迹, 游走在二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这是正片。 仁科竟然穿了西装和白衬衣, 许知远有点意外; 我也意外。 看过一个五条人拍的广告, 西装革履,正襟危坐 广告里的仁科与阿茂 置身西餐厅,浓浓港风,很从容。 现在的镜头里, 仁科好像颇局促, 不太适应自己的这身行头。 许问他:你怎么穿西装了? 仁科羞涩回答: 你们知识分子嘛。 我想试试, 这件西装是我专门去买的。 其后,他一直穿着这件西装, 有点热也不肯脱,很倔强; 行走途中,时时两手插兜,裹住自己 像他在综艺里穿皮衣时一色一样的动作; 这些时刻,西装是他的衣服了。 仁科话痨且多动。 应是源于内心想法多, 且这些想法流转速度快, 他需要不受拘束的表达, 呈现出来就是手舞足蹈。 同时,他又担心在镜头前出丑, 就出现了略显拘谨和尴尬的片段。 当他放松, 沉浸在自己飞扬跳脱的思想里时, 仁科非常沉静,是性感的。 这个人,渴望智识上的交流。 镜头有既定的语言, 不同的角度, 会诉说不一样的含义。 十三邀的镜头, 拍仁科与许时, 拍阿茂与许时,有差异。 拍前一组, 有时给仁科的角度逼仄, 有一种紧张感,突出许。 许身高高于仁科,可能也是原因。 拍后一组时, 镜头是平等的。 阿茂很松弛,周到、体贴, 是一个愿意照顾别人感受的人。 游走旧街巷, 他与昔日的街坊、房东, 一路打招呼; 照顾陌生人。 自然而然,娓娓道来, 看山看水,对山水有童稚的想法与想象。 他说自己是野生的, 我在心里跟进一句: 准确讲,应当是野长的。 许知远伤感自己成长的太规整了 特别希望能野一点儿。 阿茂自然地伸出胳膊, 揽住许的肩头,告诉他: 我是觉得你现在野很酷哈。 揽与答,皆自然流畅。 这个人善良,通达, 他是在生活的,而非观察生活。 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 记录自己遇到的事情, 写进歌里,吟唱。 游吟诗人,荷马那一序列的。 许知远面对阿茂与仁科,状态不一。 在阿茂面前, 他好像更放松与自然; 在仁科面前, 他好像随时警觉, 或许仁科更不可控, 不知下一句会说出什么。 仁科说到兴起, 会像树懒一样 挂到身边人的肩膀上。 他常常挂住阿茂的肩头, 而阿茂站立如松,任其倚挂; 此时,仁科又挂住许的肩头, 他说或者听话时, 眼神很深情,凝视对方。 如果找一个对标, 五条人的成长轨迹像哲学家霍弗, 霍弗是码头工人, 被大学聘为*治科学高级研究员后, 仍然常去码头搬砖; 五条人做走*。 他们都靠自学成就学问, 都在自身环境中获得启发,完成作品。 五条人与许都是知识分子, 却不是一个阶层的,中间有沟壑, 彼此有好奇, 一方发出邀请, 双方拢在一起相互探究。 就固有的圈层认知而言,许是主流; 就生活本体而言,五条人是本源, 野长野生的,自有其蓬勃生命力。 孔子对子路从来批评多,表扬少, 为数不多的表扬之一, 说穿破旧棉袍与穿华贵皮袍的人同列, 而坦然自若者,唯有子路。 夫子因此慨叹: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不嫉妒不贪求,什么行为能不好呢? 以此勉励子路有更高远的志向。 这个节目,有时会停顿, 双方说话都没有特别连贯, 有些问题,亦无答案, 反而有余韵。 许知远的前女友中, 有一位叫金素梅, 主演过李安的电影,《喜宴》。 仁科本名许昌锄, 和洛阳铲像一对儿。 仁科与阿茂,感情充沛, 真心喜欢生活, 不担心创作瓶颈, 即便有瓶颈, 亦是能开过卡车那么宽的。 这是两个没有恐惧的人, 勇敢的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