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便便,我们大概知道它的主要成分是食物被咀嚼、吞咽、消化后剩下的东西,是体内排出的废弃物。对于人类,便便通常被用作肥料,牛粪还可以生火,垒墙。但在动物那里,便便的用处则丰富得多,它可以是一封信、一首情歌、一篇日记、一次导航......
1.
树懒使用茅坑的习惯可能是所有动物里最极端的。它们在南美雨林高高的树冠上过着独居生活,每天都是吃树叶、吃更多的树叶、吃更多更多的树叶。与许多其他植食动物不同,它们不经常排便。每过四天,树懒才会从树上的家爬下来一次,在树根部自己的私享茅坑里拉臭臭,便便又大又臭。因为树懒很少见到彼此,所以考察彼此茅坑里的便便几乎是它们保持联系的唯一方式。
如果甲树懒给乙树懒写信,不知会不会来一句“见便如面”?
2..
与独居的树懒不同,喜欢群居的西貒(南美丛林的野猪)没有独立卫生间,要便便的时候就去领地中央共用的大茅坑。
但它们整日忙于觅食,难得进行社交。于是,“村头茅房”就成了它们珍贵的社交场所。谁每次来拉便便,都要好好把这个茅坑闻上一阵,了解大家都在干吗——谁在附近啊、谁怀孕了、谁正准备交配、现在谁是老大、以及谁想当老大。
“来,喝一个!”
“啥都别说了,都在屎里。”
3...
“你闻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我的情也真\我的爱也真”,下一句你应该已经在心里默默唱出来了吧。且慢,你注意到这句歌词里我改了一个字吗?
对于我们人类,追求一个人可以“问”,但对于小斑獛来说,就是“闻”了。小斑獛长得像带斑点的猫,生活在非洲和南欧,独居,以狩猎为生。它们把茅坑设在非常显眼的地方,比如大树顶端、很高的平屋顶或大岩石上。任何经过的小斑獛都能发现,闻一下,就能得知这里有没有潜在的配偶。
因此,对于小斑獛,这歌的下一句就是“便便代表我的心”。
4:
/p>
现在人类出门基本都靠导航软件,而动物们的导航工具则丰富得多:地球磁场、声纳系统、太阳方位、月亮偏振光等等。有着浓郁味道的便便自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河马和袋熊这二位,就是依靠便便持久的气味,一路标记,帮助它们即使在漆黑的夜晚,也能找到回家的路。自然界依靠粪便导航的动物有很多,为什么要列举河马和袋熊呢?
因为这两位排便标记有奇招。袋熊的便便是方形的,用周董的歌形容就是“一颗两颗三颗四颗连成线”;而河马就完全是非线性思维了。它便便的时候尾巴会不停左右快速摇摆,把粑粑甩得尽量远,这样做除了气味导航,也是为了表明那是自己领地,可不容进犯。
图片来源:设计师,Mr.Whaite
下次再去动物园,如果河马区没有类似下图这样的标识牌,不妨让你的朋友站得离河马近一些,你后退几步,“笑一下嘛,我帮你跟河马拍一张。”
图片来源:PirkoWeigle摄
5:.
/p>
有句话叫“一撅屁股我就知道你要拉什么屎”,形容对一个人的了解。但要研究动物,可能就行不通。看了上面一条,反正我是不想看河马撅屁股。
所以研究动物时就得反着来,先看它拉什么屎。抹香鲸生活在水下两千五百米的深海,那里终年黑暗寒冷,水压足以瞬间挤扁一个人。因此,没人能跟踪观察抹香鲸。但它们潜入深海之前会排便,如果科学家们动作够快,可以将它们的便便一网打尽。通过仔细观察分析便便中的东西,就能了解它们最近过得好吗。
6::
/p>
通过便便可以了解一些动物吃得好不好,有的动物还会利用便便让自己住得好一些。
千足虫用自己的便便为卵筑巢,把小粪球当微型砖头使,“我的家都是我一手拉出来的。”非洲的灶鸟会建造精巧复杂的泥巢,把捕食者阻挡在外。在很难找到泥巴的旱季,它们就利用羚羊、水牛等大型动物的粪便筑巢。
而最善于使用便便这种建材的要属白蚁。它们用自己的便便建造花园:白蚁吃的木头太难消化,有些白蚁就不消化直接把木头嚼碎再来出来。然后把便便粘在一起,堆成一堆,在上面种真菌。这被称为白蚁的“苗圃”,能为整个蚁群提供食物。
有多少种动物,就有多少个关于便便的故事,这里罗列的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毕竟,每一坨便便来到世间之前,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旅途。
*除特殊注明,其他图片均来自《动物研究院》之《便便有学问》。
看看除了便便《动物研究院》里还藏着什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